山藤藤秧
山藤藤秧,中药名。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根或茎藤。植物山葡萄,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具有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腹痛,神经性头痛,术后疼痛,外伤痛。
编辑摘要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学名: 山藤藤秧 | 别名: 野葡萄、黑水葡萄 | |
外文名: Amur Grape Stem, Root of stem of Amur Grape | 拉丁学名: Vitis amurensis Rupr |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鼠李目 | |
科: 葡萄科 | 属: 葡萄属 | |
种: 山葡萄 |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
入药部位/山藤藤秧 编辑
根或茎藤。
性味/山藤藤秧 编辑
味辛,性凉。
功效/山藤藤秧 编辑
祛风止痛。
主治/山藤藤秧 编辑
风湿骨痛,胃痛,腹痛,神经性头痛,术后疼痛,外伤痛。
用法用量/山藤藤秧 编辑
内服:煎汤,3-9g。
药理作用/山藤藤秧 编辑
1、抗氧化作用。
2、抗畸变作用。
3、抗炎作用。
4、调节血脂作用。
炮制/山藤藤秧 编辑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鉴别/山藤藤秧 编辑
饮片性状:为圆形的小段。切面黄白色,外皮灰棕色。质韧,气微,味淡。
形态特征/山藤藤秧 编辑
木质藤本,长达15m。幼枝初具细毛,后变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12cm,被柔毛;叶片宽卵形,长4-17cm,宽3.5-18cm,先端尖锐,基部宽心形,3-5裂或不裂,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叶脉有短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8-13cm,花序轴具白色丝状毛;花小,雌花内具5个退化雄蕊;雄花内雌蕊退化;花萼盘形,无毛;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约1cm,黑色。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长环境/山藤藤秧 编辑
生于山地林缘。
相关论述/山藤藤秧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止痛。主治外伤痛,风湿骨痛,胃痛,腹痛,神经性头痛,术后疼痛。”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