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窑

唐代重要瓷窑
巩县窑位于河南巩县(今属巩义市)县城以南的铁匠炉村和小黄冶、白河乡,窑址于1957年被发现。在这三处窑址中,以唐代白瓷与三彩之类的碎片残存最多,隋代青瓷碎片曾在铁匠炉村窑址内有所发现。铁匠炉村窑址在此三处窑址内规模最大,所烧制的器物比较单一,主要为碗和高足盘之类,其器物的形制、胎质、釉色及烧制工艺均与河南安阳窑、河北磁县贾壁村窑类似。[1]
隋唐时期,巩义瓷窑遗址烧造瓷器时代早、规模大、工艺精、持续时问长的一处窑址。主烧白瓷,民窑的技艺高,还为官府烧造器皿和供应瓷器的原材料,开创青花瓷之源头,为唐三彩和后来各类彩绘瓷器做出了坚实的铺垫。其历史性、科学性和文化艺术性均有较高的价值,是中国陶瓷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早在北魏时期巩县窑已经有白瓷烧制,此时是美妙的萌芽时期。隋至初唐,巩县窑的白瓷渐渐成熟,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量使用较粗放的白瓷,不乏有些精细的白瓷被作为外销和宫廷使用。巩县窑烧制的白瓷由粗到精,产品质量渐进提高。从隋到唐代晚期,巩县窑白瓷烧制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提高,精美白瓷的出现与整体白瓷质量的普遍提高,各类华丽、典雅而独具匠心的色釉瓷和白釉彩瓷等优良产品,为巩县窑在河南陶瓷史上赢得了尊重和地位,可谓中国古代创新型名窑。[2]

简介

在今河南省巩县,故名巩县窑。该窑始烧于隋,盛于唐,到五代初衰退。隋代烧青瓷,唐代烧白瓷,还烧三彩陶器、黑瓷、纹胎和茶叶未釉等。产品有碗、注壶、盘口瓶、盒、钵、杯、豆、枕、人物动物雕塑以及玩具等。
巩县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