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塔》是巴赫键盘创作的一套组曲,遗留下来的共7首,第一首则完成于1726年。[1]“帕蒂塔”一词的意思是组曲,巴赫这套组曲中包含舞曲、幻想曲、谐谑曲。第一组曲由6首曲子组成,分别是前奏曲、阿列曼德舞曲、库朗舞曲、萨拉班德舞曲、两首小步舞曲、基格舞曲。复调作品演奏需注意各声部的和谐共存,声部保持平稳进行。作品中多次出现快速跑动,应控制手臂重量,保持手指的积极灵巧。[2] 最早的钢琴奏鸣曲及其结构组合可以 追潮到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帕蒂塔》组曲(《德国组曲》),《帕蒂塔》是巴赫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其在创作手法上减少了复杂的声部交叉,应用较透明的二声部织体,增强了主调和声因素。从《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到《帕蒂塔》的过程,标志着巴洛克古钢琴组曲从程式化走向性格化。[3] 舞曲
Partita 是意大利语,在意大利语中,它本是变奏曲之意,十七世纪才有组曲之意。意大利风格的组曲,是对各类舞曲的组合,Partita 的键盘作品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间在德国发展,由巴赫推向高潮。后人因有“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名称,也称这部组曲为“德国组曲”。巴赫的这一套 《帕蒂塔》Partita BWV 825-830 ,其中不光包括有舞曲,还包括了幻想曲、谐谑曲等。 在巴赫创作的这些组曲中,有一些经常使用的舞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