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kù],姬姓,号高辛氏,又名为逡[qūn][4](也有说为俊、夋[qūn]、俈[kù])[5]。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部族首领,在伯父[a]颛顼[zhuān xū]之后继位。[3]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3]5岁时受封为辛侯,15岁辅佐叔父颛[zhuān]顼[xū],30岁继承帝位,以亳[b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深受百姓爱戴。[3]即位后第16年,派遣重率军攻灭有郐国[kuài guó]。即位后第45年封其子尧为唐侯,并赐唐国为其封地。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6] 帝喾当政期间,完善官制,改进历法,定立节气,完备礼乐,实行德政。[7][8][9]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为“五帝”之一,认为其是华族祖先,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昌盛壮大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