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Eid al-Fitr、Lesser Bairam,阿拉伯语:عيد الفطر)[1],又称尔德节、肉孜节、小节、大开斋、大节、大年、大聚等,是伊斯兰教庆祝“斋功”胜利的宗教节日,也是回族三大节日之一,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2][3][4][5] 开斋节来源于伊斯兰教,原为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7]伊斯兰教历二年(公元623年),先知穆圣依据《古兰经》内容,宣布定制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为斋月,[8][9]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10]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斋月结束,即伊斯兰教历十 月一日为开斋节,穆斯林欢庆圆满完成一个月的斋戒功课。[11]随着社会的发展,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族人民除了会礼,互相拜节外,还要举行刁羊、赛马、摔跤、歌舞等娱乐活动。[12][13]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规定开斋节回族群众放假一天。[12]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14] 回族等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将开斋节视为盛大节日,称之为“大尔德”,即大节日。新疆地区突厥语系及其他语种的各民族穆斯林,称之为“小尔德”,即小节日。[15]尽管各地对开斋节称谓不同,但实际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开斋节是宗教大集会,穆斯林从各方聚会在一起礼拜、祈祷、记念真主,互相问候、关怀和友好。节日里,每个穆斯林都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以提高个人品性和道德修养,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获。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一、穆斯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二、穆斯林按家庭人口计,每人施麦二斤半,可折成现金施济贫民,或交清真寺做宗教基金。三、是日上午,穆斯林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16]开斋节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17][18] 历史沿革
节日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