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天
张广天,1966年7月生于上海。
1985年,组建“再见”创作组和“太阳同伴”城市民谣演唱组,为上海最早的民间现代乐队。在“太阳同伴”时期,张广天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并积极参加演艺活动。
1990年初,移居北京,从事唱片制作和影视戏剧的音乐创作,为十几张唱片配曲、制作,为多部电影和数百集的电视剧作曲,获2011年第三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亲亲我》。
编辑摘要演艺经历/张广天 编辑
2000年,张广天导演了《切·格瓦拉》,成为知识界、思想界的风标。
2002年《圣人孔子》再掀高潮,广州、北京等地的演出被非议,但被邀去欧洲艺术节奥地利维也纳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使中国当代话剧首次影响了世界。
2006年,导演的新剧《圆明园》通过叙述圆明园的历史谈环境问题。剧场中动用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演出。
2007年,剧作《红楼梦》强调用梦和醒的关系激活演出。 [1]
2009年,应“韩国导演协会”邀请,赴首尔排演《哈姆雷特危机》,在首尔的Arko剧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当地导演称其为“十年来在韩国最重要的演出”
2009年8月,受欧洲奥丁剧院邀请,去霍尔斯特布罗工作。9月在哥本哈根上演其用英语写作的剧本The Pills By Kierkegaard(基尔凯廓尔药丸),震动了当地的观众,受到丹麦戏剧界和欧洲戏剧界公认的好评,其剧本普遍影响了北欧的当代戏剧活动,被认为是“唯一以极端和前卫的戏剧形式影响了欧洲戏剧进步的中国戏剧大师。” [2]
创作经历/张广天 编辑
在创作之外,张广天还进行 相关的理论研究,包括几个方面:汉藏音乐体系、工业化时代的民间音乐、现代唱片工业、样板戏、人民戏剧美学。2005年创作“理想主义三部曲”,由三个独立的剧目组成,分别是《左岸》、《切·格瓦拉》、《圣人孔子》。曾出版自传《我的无产阶级生活》,出版新书《人类的当务之急》。“我冷漠得很,也复杂得很,但和想占便宜的懒人交往却不得不嬉皮笑脸,为了杀伤敌手有时也笑里藏刀;我纯粹,绝不单纯;我搞阳谋,绝不搞阴谋,尽管预先通知过你了,但你依然按惯例很难推算出我的招数;我天天在变,天天不变,你想依靠收集我过去的情报来论断我,是你致命的错误。” [2]
在自己的新书里,张广天率先摆出了这样一副“我很可怕,别来惹我”的架势,经历了从话剧《切·格瓦拉》、《圣人孔子》到《左岸》“理想主义三部曲”系列的艰难探索之后,“新左派”、“先疯导演”张广天在新的一年,抛出了一本叫做《人类的当务之急》的新书,继续谈他的理想:他算不上什么“新左派”。他一直倾心追求和打拼的,是一条个人主义的理想之路,他追求个人价值的极端比起自由主义们来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主要作品/张广天 编辑
音乐作品
歌曲名称(歌曲说明) | 发行时间 |
---|---|
《工业化时代的诗与歌》 (2000,中国文采音像艺术公司) | 2000-04-01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电影原声音乐》 (1995,ⅥRGIN,FRANCE) | |
《杨柳枝》 (歌曲专辑 2012年 中唱深圳公司 出版发行) | |
张广天现代歌曲专辑 (1993,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 |
《敌后武工队》 (电影音乐 1995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雷献禾导演) | |
《走近毛泽东》 (纪录片电影音乐 2003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 | |
《故宫》 (电视纪录片音乐 2005年 中央电视台出品 周兵导演) | |
《恋爱的犀牛》 (话剧音乐 1999年 中央实验话剧院出品 孟京辉导演) | |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话剧音乐 1998年 中央实验话剧院出品 孟京辉导演) | |
《霸王歌行》 (话剧音乐 2008年 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 王晓鹰导演) |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 剧名 | 扮演角色 | 导演 | 合作演员 |
1996 | 《离开雷锋的日子》 | |||
1996 | 《处女作》 | |||
1995 | 《敌后武工队》 | |||
1995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参演电视剧
戏剧作品
文艺作品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