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1],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2],“越中十子”之一,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与陈淳齐名,有“青藤白阳”之称。明朝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3] 徐渭生为庶子,百日丧父,但嫡母对其疼爱有加。其幼时就很聪慧,10余岁仿杨雄《解嘲》作《释毁》而轰动绍兴城,徐渭年二十时为诸生,但屡次参加乡试,均不得中。嘉靖年间,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充当幕僚,代笔《进白鹿表》为胡宗宪赢得嘉靖皇帝赏识 ,又助其擒获海盗徐海、诱汪直。后胡宗宪被逮下狱,徐渭忧惧发狂自杀九次未遂。[4]在一次发病中杀继妻被关入监牢,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解救。[5][6]万历元年(1573年),徐渭获释,此后浪迹京中,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著有《徐文长集》《南词叙录》及杂剧《四声猿》等。[7] 徐渭晚年居住在山阴城内前观巷青藤书屋,生活穷困潦倒,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8];其书法上善行草,兼工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人”“无之而不奇”;其画不求形似求神似对后世影响极大,有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的称誉。[9][10][11]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抱愤而终,享年七十三岁[1]。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