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permanent teeth[2]),是人类的第二副牙,[1]从6~7岁到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为恒牙所替代。恒牙共萌出28~32个,上下牙各14~16个。[3]
恒牙的左、右同名牙形态相同,分别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中线两侧及上、下颌骨的牙槽窝内。因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依次分为:切牙类、尖牙类、前磨牙类、磨牙类四大类16种。[1]恒牙和乳牙的区别有:乳牙的体积比同名恒牙小;与恒牙相比,乳磨牙根相对更细更长;乳牙牙釉质比恒牙薄;乳牙髓腔相对较大。[3]
与恒牙相关的疾病有牙外伤,牙外伤可造成牙体硬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冠折、根折或冠根折;也可同时累及牙髓组织导致缺血或折断,牙髓被细菌感染时导致牙髓坏死;可发生牙周膜的充血、出血或牙周韧带断裂,牙龈出血或撕裂;牙槽突和牙槽窝不同程度的骨折等。[4]
萌出规律
第一磨牙牙胚在胚胎4个月时即发生,是恒牙中发育最早的牙。切牙及尖牙的牙胚,在胚胎5~6个月时发生,前磨牙的牙胚,在胚胎10个月时发生。婴儿出生时第一恒磨牙牙胚已钙化,3~4个月时切牙牙胚钙化,16~18个月时第一前磨牙牙胚钙化,20~24个月时第二前磨牙牙胚钙化。在5岁以前,尖牙及第二磨牙牙胚均已钙化,并且发生第三磨牙牙胚。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不替换任何乳牙。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被恒牙所替换,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称为混合牙列期或替牙𬌗时期。恒牙萌出的顺序:上颌依次为6、1、2、4、(3、5)、7、8。下颌依次为(6、1)、2、3、4、(5、7)、8。其中括号表示可同时萌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