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桃体炎-抖音百科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又称为链球菌性咽峡炎,定义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其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包括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2]其主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4]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 等。急性扁桃体炎可通过口服解热镇痛药等一般疗法,或应用抗生素、局部治疗、使用中医中药、手术等方式治疗。[2]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9] 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定义为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常发生在大龄儿童和年轻人,多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2]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4]发作时咽痛明显,发作间隙期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2]若失治误治,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起局部或全身多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如中耳炎、咽炎、咽喉脓肿等,全身并发症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10]慢性扁桃体炎可通过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或应用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或扁桃体切除手术治疗。[2] 在中国一份10506例的急性发热调查中,呼吸道疾病占9129例次,占被调查患者的86.89%,其中病因诊断中“扁桃体炎”位列第5,是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咽喉炎后的主要呼吸道疾病。[11]扁桃体手术是急性扁桃体炎及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式之一。[2]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