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白旗

大跃进时期事件
白旗,又叫“插红旗”。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过程中,曾把一些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人,以及一些所谓具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人都作为"资产阶级白旗"加以批判、斗争甚至处分的作法。[1]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说,所谓先专后红就是先白后红,这是错误的。因为这种人实在想白下去,后红不过是一句空话。现在,有些干部红也不红了,是富农思想了。有一些人是白的,比如党内的右派,政治上是白的,技术上又不专。有一些人是灰色的,还有一些人是桃红色的。真正大红,像我们的五星红旗那样的红,那是左派。毛泽东在这次会上要求大家要“将自己和许多人都变的又红又专。”由于认定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道路和资产阶级道路的矛盾,在思想上设置的对立面就是“红”与“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就是促进派与促退派,冒进派与保守派,上游与中游、下游,以及所谓“中间派”、“观潮派”、“秋后算账派”等等。而这些划分以及“大红”、“白的”、“灰色”和“桃红色”的表述正是随后的“红旗”、“白旗”以及“黄旗”、“灰旗”等分类的开始。
1958年3月3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的指示》,要求防止只片面地注意业务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在运动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惊人的奇迹,出现各种平日难以达到先进的速度和先进的指标,树立起各种先进的典型和旗帜。这就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正式提出了树立旗帜的问题。

提出和发动

接着,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一开始就提到,改良农具的群众运动,应该推广到一切地方去,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而技术革新正是“拔白旗、插红旗”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陶铸发言时,毛泽东有一个插话:对许多错误思想,党内要作严肃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共产党员要有明确的态度。但有的人借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有相当庸俗的空气。思想阵地,你不插旗子,他就插旗子。这是毛泽东最早明确表述“插旗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