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湾族

发源于北大武山的台湾少数民族
排湾族(Paiwan)为台湾少数民族,[1][2][3]发源于北大武山,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区。以台湾南部为活动区域,分布北起大武山地,南达恒春[4]西自隘[liáo],东到太麻里以南海岸。[5][6][7]包括高雄县市、屏东县、台东县境内,[8]人口约六七万余人(2000年为83391人),[9]为台湾第三大少数民族,[10]拥有台湾少数民族少有的贵族制度,[11][12][13]并以巫术出名。[14]
排湾族在比较上深具文化性,[15]除了与其它少数民族一样善歌舞外,他们有贵族制度,[16][17][18]精良的雕刻技术,以及每五年举办一次的盛大的五年祭。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19][20]

简介

人口约6万多人。旧称派宛,分东西两支,分布于南部知本山之南以迄恒春两端,包括高雄屏东台东县境内。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神灵为主,刺绣的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排湾族分布于中央山脉南端及东部海岸山脉的南端,以大武山为祖先发祥地,人口六万六千余人。早期日本学者将排湾、鲁凯、卑南地缘相近的三族合称为“排湾群”,后来才区分为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