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勒-快懂百科
铁勒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也是隋唐时期生活在蒙古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又称丁零、敕勒、高车[1][2][3]。其分布东至大兴安岭西到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4]。公元546年突厥统一铁勒诸部,建立突厥汗国[2]。而后来突厥汗国携带大量大漠的游牧部落越过阿尔泰山西征中亚、东欧,于是铁勒人分布达到东欧。[5] 隋代,铁勒分属东、西突厥,西边有个别部落始事农耕。605~611年间,铁勒以契苾、薛延陀二部为主建立部落联盟。唐初漠北铁勒诸部中以薛延陀与回纥最强,共建汗国,薛延陀首领夷男为可汗,受唐册封,助唐灭东突厥。646年,唐朝灭薛延陀汗国,于铁勒诸部分置羁縻[mí]都督府、州[2]。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铁勒等诸部落原有的名称从此基本消失,统称“回纥”。[6]。 历史
异名及其初期的分布
铁勒是从《北史》以来在隋唐的史书中通用的称呼。早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中则记为赤勒﹑敕勒和丁零。中外学者认为铁勒相当于突厥语Trk的音译,丁零是Trk的讹音,赤勒﹑敕勒则是早期蒙古语(鲜卑人或柔然人)对于丁零的音变。总之,丁零(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铁勒(从北魏到隋唐)实一脉相承。铁勒人在漠北草原上游牧时,因其使用的车轮高大,近边的汉人以意译称为高车。高车与铁勒虽然指同一部族,但以史料的来源不同,其内容也互有差异。如高车六氏中有袁纥氏﹑解批氏,而在铁勒中则变成韦纥氏﹑契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