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挪用

文化领域术语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1]近似于文化剽窃,多指将本不属于本地的异域或其他民族的文化资源借用过来,从而对本地的文化形成影响,也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现象。[2]
“文化挪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多元主义国家,后演变为一个学术概念,在1945年被Arthur E.Christy加以使用,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一波后殖民主义批评浪潮进入主流视野。[3][4]中国学界最早使用文化挪用概念是2002年,但未对概念作解释,而是直接作为批判工具。[5]
文化挪用可分为实物挪用和内容挪用;根据表现不同,又可以分为显性挪用和隐性挪用。文化挪用利于推动话语体系重构、突破文化壁垒、扩大传播范围。[3][4]

基本概念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