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鹌鹑-快懂百科
斗鹌鹑又称冬兴、鹌鹑圈,是在冬季举行的民间娱乐活动。起源于唐代,在唐朝皇宫中专门有人饲养鹌鹑。[3]当一方鹌鹑被咬后,通常该鹌鹑不敢再继续决斗,另一方就成为胜者。[4]在宋、元、明、清及至现代都有传承,旧时斗鹌鹑常与赌博相结合,后来革除赌博之弊,斗鹌鹑成为人们冬季一种富有情趣的娱乐活动。[1] 历史沿革
唐代
鹌鹑,简称“鹑”,俗名“罗鹑”,《诗经·国风》中已有“鹑之奔奔”的句子。唐代是中国游艺文化比较发达的时代。斗鹌鹑就是从那时开始兴盛起来的。《清稗[bài]类钞·赌博类》说:“斗鹌鹑之戏,始于唐,西凉厩者进鹑于玄宗,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人咸养之。”说明唐代宫中有斗鹌鹑的游艺,西凉进贡的鹌鹑能随音乐而角抵,堪称一绝。后蜀花蕊夫人在《宫词》中写 道:安排竹栅与笆[bā]篱,养得新生鹑鸽儿。宣受内家专喂饲,花毛间看怎皆知。在后蜀宫中,有专人饲养鹌鹑。[3]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