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控制

新闻控制
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等通过法规、政策、行政、经济等手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的强制性约束,实质是施控制,按自己的意向对新闻传播给以规范。主要有五种途径:(1)法规控制。国家、政党通过颁布、制定新闻传播法规对新闻传播施加控制。(2)政策控制。国家、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控制。(3)经济控制,通常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凭借对新闻资产的拥有权和i支配权,直接决定新闻传播的方针和规模,掌控新闻传媒的生存、发展。(4)行政控制。国家对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5)伦理控制。通过制定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对新闻传媒施加控制。

定义

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新闻控制因为控制主体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类别,在中国,对新闻传播活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政党为主体的行政控制。关于中国新闻控制的探讨,就是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的国家政权力量对新闻的控制,实质就是国家和新闻的关系问题。
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传播业,其性质、功能必然受制于经济基础的性质;而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传播业,更是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现实中的“新闻事业往往要受到政治、经济系统的支配。由此一来,在新闻事业中出现社会控制,乃至于新闻事业成为某一阶级、政党或经济集团的工具,自是势所必然。”既然如此,“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尽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控制新闻的具体模式、方法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但绝不存在不受控制的新闻传播业。当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等人在《传播学概论》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概括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时,它们实质指的是四种传播制度和新闻控制模式。新闻控制特殊性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紧密关系,使这种特殊性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反映了新闻控制的政治本质和特殊的利益追求,“虽然社会控制往往以全社会的名义出现,似乎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但并不能掩盖其维护特定阶级利益和阶级统治的本质。”这是新闻控制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