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阈

指导马拉松训练的指标
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是指人体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机体的有氧代谢不能满足全身组织的能量需求时,必须通过无氧代谢提供更多的能量,此时会引起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血乳酸等生理指标的急剧升高,将急剧升高的临界点。[1]
AT点的耗氧量常用于运动医学、康复学、临床医学领域中,是心肺等慢性疾病康复中运动强度制定的依据,能够保证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的安全性。[1]
AT的判断常根据递增运动负荷中测定的气体代谢指标、血乳酸浓度,也称为通气阈(ventilation threshold,VT)、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 ,LT)。[1]

概念简介

了解无氧阈对马拉松运动员选择最适宜的步幅和正确地利用体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把无氧阈应用到赛跑和筛选训练方法的工作中可以达到训练某个或其它能量供应系统(碳水化合物、脂肪)的目的。因此,在训练中要定期进行心率测试,以确定各位运动员的心率与跑速对应关系,且牢记每位运动员无氧阈速度的提高不可能都在同一水准上,因为这要取决于各个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所制定的训练计划。每次测试前必须重视并考虑到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以掌握运动员训练成绩方面的详细信息。无氧阈水平通常在大强度短周期练习后会有所下降,所以在此之后的训练中要适当调整跑速计划。我们要强调的是,在大部分马拉松运动员的总训练量中,无氧阈水平时跑速或者高于无氧阈水平时跑速的训练量要与慢速耐力跑时的训练量相一致。两者的训练量应平行地增加,其目的是使较高强度的训练量与耐力性跑的训练增量相适应(大约是各自无氧阔水平的85%),从而使碳水化合物或脂肪供能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