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西郊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位于东经102°37'~102°38',北纬24°57'~24°59'之间,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其在城西,当地百姓习惯称它为西山。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1] 西山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碧晓山等山峰组成,北部山势高耸,以南山势较低,顶部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以美女峰(罗汉峰)最高,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余米。断层崖龙门绝壁海拔2300余米,高出滇池414米。西山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89公顷。[1][2] 西山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西山中下部年均温14.7°C,最热月均温19.8°C,极端最高温31.5°C;最冷月均温7.7°C,极端最低温-5.4°C,年平均气温在10~22°C之间,年较差12.1°C,年的年活动积温5368.5°C,年平均降水量1094.1毫米,干湿季分明。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zhēn]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 基本简介
西山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境内设有昆明西山森林公园、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区域是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