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公元1378年8月16日—公元1425年5月29日),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在位),年号洪熙,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1][2]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出生于中都凤阳府。[3]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高炽被册封为燕王世子。由明太祖朱元璋接到都城南京亲自教导,得到太祖赏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朱高炽返回北平。[2][4][5]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城。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2][1][6]朱棣称帝后,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将朱高炽正式册立为皇太子,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 年)朱高炽曾六次监国协助处理政务,[7][3][8]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病逝,同年八月,朱高炽登基继位。在位期间,朱高炽废除苛政,重用贤臣,注重北部边防的调整,停止下西洋和在云南等地的采买活动,休养生息。他还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9]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朱高炽病重,驾崩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传位长子朱瞻基。洪熙元年七月二日上尊谥,庙号明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