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即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亦称“春茶”。[1]
明前茶在中国古代,叫“火前茶”或“火前春”。古代的春茶一般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社前,是指在春社前;火前,即清明前;雨前,即谷雨前。宋代词人曾巩在《趵突泉》中写道:“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明前茶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西、江苏和安徽南部等茶区。其中,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的品质最佳。[1]明前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青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和收辉等过程。[3]明前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滋味纯正,香气丰富,品质很好。[4][5]冲泡明前茶时,水温应控制在75至85摄氏度之间,以保持其香气和滋味。[1]过敏、失眠、胃肠道疾病人群应谨慎饮用明前茶。[2] 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慢,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因此明前茶价格较高。[4][5]2011年,西湖龙井每斤收购价达3万元,2012年拍卖预售价高达每斤18万元。随着八项规定的实施,礼品茶市场萎缩,茶叶价格逐渐回归理性。[6][7] 名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