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英文名:Constellation),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是一种具有特征并容易记忆的恒星在天空的投影图案。不同的文明和历史时期对星座的划分可能不同。现代星座大多由古希腊传统星座演化而来,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全天精确划分为88个星座。[2][3] 天球上的星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但星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不改变。因此,古时候的人们,常以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作为各个星座的名称。[4]按各星座在天球上不同的位置和恒星出没的形式,又将88个星座划分为五大区域,即拱极星座、北天星座、南天星座、赤道带星座和黄道十二星座。[5]其中29个星座在赤道以北,46个在赤道以南,跨在赤道南北的13个。[6]星座的日周运动是指天体每天由东向西转一圈。把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称为天球赤道,星座和天球赤道是平行的,它以北极星为中心,旋转一周时间恰好为一天。[4] 中国唐朝出现的一幅《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绘画作品,传为梁令瓒所绘,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该图卷从左至右依次描绘了17位星宿神形象。[7]古代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从春分点起向东划分为12等份,每等份为一宫,黄道上黄经30°有一个星座,故把黄道上的12个星座称为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分别为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8] 定义
《美国传统英语词典》对“星座”的定义是:“一群恒星的随意组合,常被看作一定的形象和图案,尤指已经划分的八十八个星座之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