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计量学

替代计量学
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兴起是单篇论文评价(Article-Level Metrics)、科研成果计量(Eurekometrics)、科研发现计量(Erevnametrics)、科学计量学2.0(Scientometrics2.0)等众多研究的合流,与科学交流的网络化密切相关。科学交流的网络化既是提高科学交流效率的需要,也是网络时代科学家交流偏好变化的产物,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必然性体现在以下五点:一是科学家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学术追踪和交流;二是这种交流不仅在学术圈内,而且已经成为全民的交流习惯;三是这种新的交流体系能确实地提高交流效率,降低交流成本;四是以开放存取运动引领的出版体系变革,将以网络出版为重要特征;五是开放学术运动的不断深化,在线科研交流成为实现开放学术的重要手段。

定义

替代计量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替代计量专门研究相对基于引文传统指标的在线新型计量指标,尤其重视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计量指标,广义的替代计量强调研究视角的变化,即面向学术成果的全面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替代传统片面依靠引文指标的定量科研评价体系,同时促进开放科学和在线交流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替代计量学并非对既有引文指标的纯粹补充,因为替代计量指标能测度引文指标触及不到的领域,例如数据集的重用率、学术视频的影响力、学术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等;替代计量学也并非全盘否定基于引文的传统指标,它要替代的是唯引文至上的学术评价体系,所以可以看到Plum X对替代计量指标的分类中,引文仍然是重要的一大类。

性质

替代计量指标存在多样性,不同的替代计量指标反映的内涵不尽相同,使用时一定注意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源和指标进行细分。目前常见的细分方法有Plum Analytics   的五大类,即提及、使用、引用、捕获、社交媒体,但是实践中仍然粒度过大,因此有学者   提出替代计量指标的分层模型,根据影响力产生过程,将指标划分为传播、获取、利用三个阶段,并进一步根据传播强度、获取粘性和利用深度对指标排序,以获得对指标性质的初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