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学专家
朱英国(1939.11.01~2017.08.9)[2],出生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1][5]
1964朱英国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毕业后留在武汉大学任教,他将培育新型杂交水稻、解决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他矢志追求的目标。[7]1972年,朱英国担任湖北省杂交水稻协作小组组长,[7]海南岛的“红芒”野生稻作母本,反复试验筛选诞生第一代“红莲”。[6]1991年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的同时不断为祖国培养专业人才。[1]2017年8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2]
朱英国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坚持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合作育成水稻红莲型、马协型两种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多个光敏核不育系,红莲型、马协型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实现了产业化,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学[3]杂交水稻发展战略研究》[4]等合著专著4部,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5][8]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