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研究》是由江传月等人著述的一部学术作品,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发行。该书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价值观的研究,深入剖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1]。 内容简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研究》一书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价值观冲突现象,包括其内容、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形成原因。书中还归纳了国内外处理价值观冲突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协调价值观冲突的具体方法,旨在消除冲突的根本原因,缓解矛盾,推动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此外,作者们通过理论论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价值观,对于指导多样化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这一价值体系提出了建议。同时,他们也探讨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多元价值观的有效策略。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过程中,作者们强调了其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和实施原则,并针对当前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2]。 前言
价值观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同时也是个体和社会持续前进的动力来源。在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和谐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石,更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培育并推广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