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晚清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1
4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俟[sì]村老人、俟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3][4][5]文学家,民族英雄。[6]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家境贫寒,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进士及第,选任庶吉士,历任翰林编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等职。道光三年(1823年)升任江苏按察使,十一年(1831年)擢[zhuó]东河河道总督。次年任江苏巡抚,整顿吏治、平反冤狱、兴修水利。十七年(1837年)擢升为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请求禁绝鸦片,林则徐主张严格禁烟,提出六条禁烟措施,在湖广地区大力开展禁烟运动。道光帝深以为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工作,并且在虎门将收集到的鸦片进行销毁,即“虎门销烟”,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7]并因此受到诬陷被革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奉命到浙江镇海协防,不久又被派往伊犁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被启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再任钦差大臣,奉命进剿广西叛乱,[8]中途行次潮州,林则徐病重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傅,谥文忠。[9]
林则徐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等;他的奏稿、公牍[dú]、日记合编为《林则徐集》;[2]为了解外国情况,派人翻译西书西报,编成《四洲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0][11]林则徐在他四十年的政治经历中,历官十四省,为官期间他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疏通漕运、赈济灾民、革除弊政;在国家危难关头,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销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受到人们高度赞扬,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4][12][13]

人物生平

出身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