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
核桃楸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又名胡桃楸、楸子或山核桃。胡桃属约20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5种1变种。核桃楸木材之优良被人们誉为东北三大名贵木材(水曲柳、核桃楸、黄檗)之一。本木材有光泽,刨面光滑,纹理美观,并有坚韧不裂、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军工、建筑、家具、车辆、舰船和乐器等。核桃楸木材资源遭到大量采伐。如此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把该树种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编辑摘要基本概述/核桃楸 编辑
保护级别 3
核桃楸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多米,胸径达70厘米。树皮灰色,浅纵裂。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40-60厘米,小叶9-17枚,叶顶中部小叶大,椭圆状披针形,侧生小叶长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葇荑序生叶腋,长而下垂;雌花序穗状,常有4-10朵花,直立。花后果序下垂,常有5-7个果。果球形,卵圆形,顶端稍尖,长3.5-7.5厘米,直径3-5厘米。核果外果皮肉质,核果卵形,顶长尖,果长2.5-5厘米,外表具棱状皱纹。[1]
现状/核桃楸 编辑
日渐危种。核桃楸又名胡桃楸,材质优良,是中国东北地区珍贵用材树种之一。由于过量砍伐,森林面积急剧缩减,现残存大树已很稀少。
海拔下限(米) 400
海拔上限(米) 1000
分布范围/核桃楸 编辑
核桃揪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在黑河、嫩江、讷河、甘南、逊克、嘉荫、萝北、同江、抚运以南均有分布;次为吉林(除东北部外)、辽宁,并零星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布特哈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喀嘈沁旗,洒北北部兴隆、遵化、蓟县、易县、蔚县与南部内兵及北京房山,河南北部辉县、济源,山西北部浑源与西北部兴县,陕西北部辉县、济源,山西北部浑源与西北部兴县,陕西北部甘泉与南部洋县、周至、南五台等地,朝鲜北部、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核桃楸 编辑
植物形态/核桃楸 编辑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核桃楸 编辑
分布区地处温带、局部地区可伸入亚热带北缘。主要产区的气候较温凉湿润,冬春季寒冷,积雪与冰冻期长,极端最低温可达-5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多为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6.5。为喜光、喜湿润生境的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常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中、下部山坡和向阳的沟谷。多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Maxi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槭类Acer spp.、榆树Ulmus spp.等组成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混交林。萌蘖性和萌芽力较强,疏林内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花期4--6月,果实9--10月成熟。
保护价值/核桃楸 编辑

保护措施/核桃楸 编辑
仅长白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其它产区目前尚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仍是主要采伐树种。建议林业部门除控制采伐外,在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划定几处禁伐区,加以保护。
药用作用/核桃楸 编辑
【来源】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以种仁、青果和树皮入药。夏秋采青果趁鲜捣碎泡酒备用;秋季采成熟果实,除去外果皮,洗净晒干或去内果皮(壳)取仁用。树皮多于春夏之交采集,晒干即得。
【性味归经】
种仁:甘,温。
青果:辛,平。有毒。
树皮:苦、辛,平。
【功能主治】
种仁:敛肺定喘,温肾润肠。用于体质虚弱,肺虚咳嗽,肾虚腰痛,便秘,遗精,阳痿,尿路结石,乳汁缺少。
青果: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
树皮:清热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骨结核,麦粒肿。
【用法用量】种仁、树皮1~3钱;青果2~3钱,浸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祖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宋代刘翰等著《开宝本草》中记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锰含量日渐降低,铬有促进葡萄糖利用、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可见经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体,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补药,其实每天早晚各吃几枚核桃,实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补药还好。 核桃是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作糖蘸、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法很多,将核桃加适量盐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肾虚腰痛、遗精、阳萎、健忘、耳鸣、尿频等症。核桃与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核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核桃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核桃楸皮/核桃楸 编辑
【异名】楸树皮(《甘肃中药手册》),楸皮(《中药志》)。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干皮。植物形态详"核桃楸果"条。
【采集】春、秋采收,剥取枝皮或干皮,晒干。
【药材】干燥的枝皮,常扭曲成绳状或呈单卷筒状,长短不一,可达1米以上。厚1~2毫米。外表面浅灰棕色,平滑有纽纵纹,并有少数浅棕色圆形突起的皮孔,与三角形叶痕。内表面暗棕色,平滑而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丽易纵裂,断面纤维性。气无,味微苦而略涩。水浸液浅黄棕色,不显萤光。
产河南、河北、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等地。
本品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习惯作秦皮使用,但据《本草》记载,秦皮当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的树皮。参见"秦皮"条。
【化学成分】树皮、叶及外果壳含有甙类及大量鞣质等。叶含鞣质6.25~9.35%。
【炮制】洗净,润透,切块,晒干。
【性味】苦,寒。
①《河北药材》:"味苦,性寒。"②《河北中药手册》:"性平,味苦辛。"
③《陕甘宁肯中草药选》:"味苦,性微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止痢,明目。治泄泻,痢疾,白带,目赤。
①《河北药材》:"泻热,明目,止痢。"
②《河北中药手册》:"清热解毒。"
③《陕甘宁肯中草药选》:"清热燥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煎水洗眼。
【选方】①治肠炎,痢疾:核桃揪皮、白头翁、黄柏各三钱,黄连一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慢性细菌性痢疾:核桃楸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③治湿热白带:核桃楸皮、苍术各三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④治急性结膜炎:核桃楸皮,竹叶各三钱,黄连一钱。水煎服。或用核桃楸皮五钱,煎汤洗眼。(《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⑤治麦粒肿,大便干燥:核桃楸皮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核桃楸毛毡病/核桃楸 编辑
病原 :Eriophyes tristriatus erineus Nal.称胡桃绒毛瘿螨,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瘿螨目。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胡桃绒毛瘿螨秋末潜入芽鳞内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时潜出危害。通过潜伏在叶背面凹陷处之绒毛丛中隐蔽活动,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繁殖较快,活动能力也较强。河北7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及时剪除有螨枝条和叶片,集中烧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芽萌动前,对发病较重的林木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及克螨特等杀螨剂。发病期,6月初至8月中下旬,每15天喷洒1次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喷撒硫磺粉,共喷3~4次。
核桃楸果/核桃楸 编辑
别名:马核桃、马核果、楸马核果、山核桃
汉语拼音:he tao qiu gu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J.stenocarpa Maxim.]
归经:胃经
药理作用:核挑揪叶煎剂对大鼠有加速体内糖的同化,或降低血糖的作用。其方法为大鼠在口服药物后半小时,以60%葡萄糖(30ml/kg)灌胃,2.5-3小时后测尿糖;给药组的尿糖较对照组显著为低。
中药化学成分:果仁含油脂40-50%,蛋白质15-20%,糖1-1.5%及维生素C,青果皮中含有胡桃醌(juglone)等。
功效:行气止痛
考证:出自《东北药植志》:山核桃叶有毒,放于水源上方及池沼中可毒鱼。亦为农业杀虫用。科属分类:胡桃科
拉丁文名:Fructus Juglandis Mandshuricae
主治:脘腹疼痛;牛皮癣
生态环境:生长土质肥厚、湿润、排水良好的沟谷两旁或山坡中下部的杂木林中。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末成熟绿色果实或放熟果皮,鲜用或晒干。
选方:治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痉挛性腹痛:山核桃(选未成熟绿色果实)六斤。轧碎,用烧酒十斤,浸泡二至三周,去渣,过滤备用。成人每次内服十至十五毫升。(《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经济价值/核桃楸 编辑
核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它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很多地方。其产量除美国外,即推中国。核桃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
其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核桃属于胡桃科落叶乔木干果。我国栽培核桃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张华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核桃的故乡是亚洲西部的伊朗,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现今核桃分布中国各地。长期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利用普通核桃和中国野生核桃资源,精心培育了许多优质核桃新品种。如按产地分类,有陈仓核桃、阳平核桃;按成熟期分类,有夏核桃、秋核桃;按果壳光滑程度分类,有光核桃、麻核桃;按果壳厚度分类,有薄壳核桃和厚壳核桃。中国各地还有许多优良的核桃品种,如河北的“石门核桃”,其特点为纹细、皮薄、口味香甜,出仁率在50%左右,出油率高达75%,故有“石门核桃举世珍”之誉。新疆库车一带的纸皮核桃,维吾尔族人叫它“克克依”,意思就是壳薄,含油量达75%。这一品种结果快,群众形容它“一年种,二年长,三年核桃挂满筐”。山西汾阳、孝义等地核桃以皮薄、仁满、肉质细腻著称。陕西秦岭一带的核桃皮薄如鸡蛋壳,俗称“鸡蛋皮核桃”。最好的品种“绵核桃”,皮薄肉厚,两个核桃握在手里,稍稍用劲一捏,核桃皮就碎了。此外,杭州出产的小胡桃,做出椒盐五香核桃,也很受南方人欢迎。
药用植物栽培/核桃楸 编辑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育苗或直播造林。春播或秋播。春播,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用湿砂贮藏,翌年春播种筛出种子,摊放翻晒,待种子有多数裂口时,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播不需催芽,可直接播种。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枯枝病,可在枝梢上涂杀菌剂;虫害有核桃金花虫、核桃楸天蚕蛾、核桃横沟象、核桃长足象、核桃鞍象。
栽培要点:本种苗木主根深长,侧根、须根甚少,移植时不易成活。造林时应采用冬季直播造林。春季播种时,核果应在湿砂内层积,以解除发芽前果皮的机械压力。播种造林地一般选择土层深厚、水肥条件较好的山谷、沟旁或山坡下部。
生药材鉴定/核桃楸 编辑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查皮细胞方形,外被角质层,并有非腺毛,非腺毛4-8列细胞;厚角组织细胞4-6列;中果皮细胞卵圆形,排列疏松,散有外韧型维管束。
性味:辛;微苦;性平;有毒
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未成熟果实或果皮
临床运用:《东北药植志》:果皮浸酒,治胃病及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6-9g。外用:适量,鲜品捣搽患处。
出处:《中华本草》
相关物种/核桃楸 编辑
胡核
形态描述: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幼枝有密毛。单数羽状复叶,长22—30厘米;小叶5一13,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厘米,宽3—12厘米,全缘,背面沿侧脉腋内有l簇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长5—12厘米,雄蕊6—30;雌花单生或2—3聚生于枝端,直立;花柱2,羽毛状,绿白色。果序短,下垂,有核果1—3,果实形状大小及内果皮的厚薄均因品种而异;种子肥厚。花期4—5月,果期9—10月。产地:原产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部,汉时传入中国,在华北、西北、西南及华中等地均有大量栽培,长江以商格省较少。1972年发现距今约7000多年磁山文化遗址胡桃的出土,修改了所谓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较耐干冷,不耐湿热,适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微酸性至弱碱性壤土或粘质壤土,抗旱性较弱,不耐盐碱;深根性,抗风性较强,不耐移植,有肉质根,不耐水淹。
用途: 种仁含油量高,食用或榨油,为强壮剂,治慢性气管炎、哮喘等症;木材坚实,可制枪托等;内果皮及树皮富含单宁;核桃壳可制活性炭。 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叶含挥发油、树胶、鞣质、没食子酸、氢化核桃叶酮。
种植技术/核桃楸 编辑
播种繁殖
选种
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
1 、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
2 、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
3 、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
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
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 60 ℃ 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然后再用温热水催芽 12 ~ 24 小时。
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 12 ~ 24 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 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 1/2 ~ 2/3 ,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 3 × 5 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 ~ 3 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
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 9 :30 之前,或者在下午的 3 :30 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 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 3 片或 3 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
扦插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质
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
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 5~ 15 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 3 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 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 0.5 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 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去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 3 ~ 4 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 20 ℃~ 30 ℃,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 ,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
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压条繁殖
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公分处把树皮剥掉一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一块长10~20公分、宽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约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
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移栽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 ~ 6 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湿度管理
喜欢略微湿润至干爽的气候环境。
温度管理
耐寒。夏季高温期,不能忍受闷热,否则会进入半休眠状态,生长受到阻碍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5~30℃。
光照管理
喜欢半荫环境,在阳光强烈、闷热的环境下生长不良。
肥水管理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 2 ~ 4 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 30 ~ 100 公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20 公分。沟内撒进 25 ~ 50 斤有机肥,或者 1 ~ 5 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 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修剪
相关文献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中核桃楸在生长中期的树干液流研究 - 生态学报 - 199919 ( 6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核桃EST-SSR标记的开发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917 ( 5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核桃楸树皮提取物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201131 ( 5 )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