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plum rains)是指每年公历6月上旬至七月中旬,在湖北宜昌以东28°N-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常会出现的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1][3]
梅雨又称为“黄梅雨”或“霉雨”,源自中国的气象名词,梅雨期正值梅子黄熟的时期,因而被称为“黄梅雨”,这个时间段内通常伴随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偏大,容易让器物受潮发霉,也因此被称为“霉雨”。[1][3]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季也是中国季风性降水最为显著的季节。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韩国、日本南部特有的天气现象,不同国家对梅雨的称呼不同,韩国称梅雨为“Changma”,日本称为“Baiu”[4]。每年进入梅雨的时候叫做入梅,梅雨期结束叫做出梅,正常的梅雨期为24天左右,历史上入梅最早为5月25日(1995年、2016年),最晚为6月26日(2005年),出梅最早为6月23日(1988年),最晚为8月4日(1993年)。梅雨季时间最短为13天(1988年),最长为59天(1954年)。[5]中国自古代以来就有许多对梅雨现象的记载,在西晋文献《阳羡风土记》中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录,唐代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1]宋代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写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6] 近年来,人们把雨量大、强度强的梅雨的形容为“暴力梅”,如2023年6月23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就以“暴力梅”概括近期天气。[7][8][9][10]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