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镇[汶川县]
水磨镇地处阿坝州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距世界文化遗产古迹都江堰市34公里,面积88.44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0380人。国土面积全镇国土总面积270.94平方公里。
编辑摘要简介/水磨镇[汶川县] 编辑
水磨镇原属灌县(现都江堰市),1957年划归汶川县,1958年成立公社,1980年置乡,1984年建镇,1992年石百乡并入。1997年,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老人树、寨子坪、黑土坡、连山坡、大岩洞、黄家坪、牛塘沟、大槽头、衔凤岩、郭家坝、刘家沟、茅坪子、马家营、灯草坪、白石、高峰、陈家山、白果坪18个行政村和水磨镇1个居委会。
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69个村民小组,有82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回三种民族8762户36278人,最高海拔3315米,最低海拔1680米, 年降雨量在600毫米至1100毫米之间,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6.8℃,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无霜期150多天。有耕地89265亩,人均耕地2.5亩;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88635亩,其中森林面积6500亩,灌木林面积5965亩,疏幼林面积2104亩,未成林造林地34980亩,退耕还林966亩,森林覆盖率达34%。植物品种丰富繁多,有云南松、华山松、杉等。
地理气候/水磨镇[汶川县] 编辑
全境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山脉属凉山山脉五莲峰山系,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海拔2400以上的高寒山区。海拔最高点为滴水三锅桩梁子3150米,最低点为营地李家湾子1700米,高低相差1450米。境内河流均属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源于滴水村猫猫山大海子的龙树河。水磨镇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水稻土等。矿产品种有铅、锌、银、铁、煤等。
全镇地处云贵北部,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平均初霜期11月11日,终霜期3月28日,无霜期226天,年平均降雨量1165毫米,平均降雨126天,年平均日照1710小时,积温2240℃,年平均大风日16.2天,春季西南大风日14天,占86%。自然灾害主要有霜冻、低温、冰雹、风灾。
农业概况/水磨镇[汶川县] 编辑
水磨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以种、养殖业为主。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较上年增加168万元,农民平均收入较上年增加90元。近几年来,,水磨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果木,培育名、优、特农产品;运用积极的招商引资策略,大量择优引进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发展名、优、特农产品1、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生产。目前,水磨镇分别在白石、高峰、白果坪等村逐步建起了以黄金梨、猕猴桃、枇杷为主的水果基地。黄金梨299亩,猕猴桃489.5亩,枇杷246.2亩。认真落实退耕还林任务,广泛种植茶树、三木药材等水磨镇分别在衔凤岩、大槽头、连三坡、白果坪、白石、高峰、茅坪子等村规范种植以杜仲、黄柏为主的三木药材595亩,实行合理规划,成片栽种。
社会经济概况/水磨镇[汶川县] 编辑
水磨属于农业大乡,全县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大镇。全镇粮食播种面积6.3万亩,产量14981吨,居全县之首,占全县粮食产量的14%。其中玉米1268公顷,产量5583吨,马铃薯1755公顷,产量7117吨,荞籽410公顷,产量1073吨,燕麦301公顷,产量662吨。全镇大牲畜存栏6949头、猪存栏23248头。但出栏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0.6%。经济结构单一,种植业以马铃薯、玉米、荞麦为主,畜牧业以生猪、牛为主,群众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畜牧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经济总收入4143万元,人均纯收入 838元,粮食总产量1227万公斤,人均有粮 348公斤。2005年未,生猪存栏达2.5万头,出栏1.2万头,出栏率为45%;牛存栏0.4万头,出栏1200头,出栏率为30%。
企业发展/水磨镇[汶川县] 编辑
基础设施状况/水磨镇[汶川县] 编辑
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县至镇,镇至村,村至社的简易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断头路多,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现仍有28个村民小组未通路。水利化程度底,人蓄引水非常困难,水利化程度仅为9%。至今仍有54个村民小组未实现通电,电视普及率为15%。169个村民小组已通路139个,通电149个,有移动通信机站4座,网络基本覆盖全镇每个角落。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滞后。有中心完小1所,村完小12所,单小3所,点校16所,在校生556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6%,辍学率1.9%。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顺利实施,参合面达80%以上。我们将紧紧抓住撤乡建镇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始终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委六届七次全会和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富镇强镇、构建和谐水磨为目标,按照“第一产业稳镇、第二产业兴镇、第三产业富镇”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水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荞麦、油料、马铃薯为主的高寒特色农业,壮大畜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农业稳镇的目标。积极争取和引进外资开发优势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实现第二产业在我镇零的突破,最终达到工业兴镇的目标。以小集镇建设为依托,有效发挥小集镇聚纳人、财、物流的内在效应,逐步完善其服务功能。
旅游资源/水磨镇[汶川县] 编辑
水磨镇地处亚热带盆周山区,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充足,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现有都江堰青城山第十八景---黄龙庙宇,年平游客为10000多人次,且该景点周围有50多亩荒山。可供旅游开发利用。待紫坪铺水库竣工后,水磨将成为连接阿坝州内外的水陆集散码头,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地理位置:水磨镇位于鲁甸中部,县城西南部,东与小寨接壤,南与龙头山镇相连,西靠乐红、梭山两乡,北与昭阳区大山包和龙树乡毗邻。[1]
- 参考资料
- [1]^引用日期:2010-10-24
- 开放分类 我来补充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