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攻大宛之战是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101年间,西汉与大宛之间的一场战争,也被称为汉宛战争、汗血马之战或天马之战。该战争共进行了两次,历时约四年。战争地点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汉朝最终获得了胜利。有时,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希-中之战,因为大宛可能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如亚历山大帝国。 战争背景
大宛是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麓,锡尔河中、上游。该国出产良马,尤以汗血马最为著名。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曾到过大宛,受到大宛王的接待。汉武帝刘彻听张骞说大宛出产良马,便于公元前104年命车令为使,带千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换汗血马。大宛 王毋寡爱其宝马,不愿给汉。“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又认为西汉远在东方,不会派大军远袭大宛,便命东部属邑的郁成王拦住汉朝使节,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汉武帝得知后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因为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命赵破奴率骑兵七百奇袭楼兰,俘虏楼兰王,因此汉武帝十分轻视西域各国的战斗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