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

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
1
4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2]
汤圆起源于宋朝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那时是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因为糯米汤圆在锅中煮的时候浮沉不定,因此得名“浮元子”。[3]明代以后,宋代时所称的圆子类节令食物又被称为汤圆或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6]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浙江宁波猪油汤圆、广东潮汕四式汤圆、成都赖汤圆、上海擂沙汤圆等。[3]汤圆象征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是中国南方很多地区春节必备的美食。[3]

词语解释

汤圆,又称圆子、汤团等。据记载:“京人以菉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huò],谓之‘圆子’。”这里的“圆子”就是后来的汤圆,不过做法和食用方法与现在不同,当时的圆子没有馅,蘸以糖臛(即糖浆)吃。宋代周必大写过一首诗《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其中提到:“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就是汤圆,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幸福美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