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原子数为4~12易燃液态烃组成的混合物
汽油(Gasoline)是由碳原子数为4~12易燃液态烃(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包括烯烃、芳烃、烷烃和环烷烃等多种单体烃类。除碳(C)和氢(H)两种主要元素外,还含有微量硫(S)、氮(N)和氧(O)等元素。[1]其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有特殊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极易溶解脂肪,有低毒。相对密度0.67~0.71,凝固点零下60摄氏度以下,[3][4]沸点25~220℃,闪点-58~10℃。[2] 汽油是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的混合物。[5][6][7]汽油按牌号生产和销售,牌号规格由汽油产品标准加以规定。中国国IV的汽油牌号有3个,分别为90号、93号、97号。国V分别为89号、92号、95号(附录中有98号)。汽油的牌号是按辛烷值划分的。[8] 汽油根据制造过程可分为直馏汽油、热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叠合汽油、加氢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根据辛烷值可以分为90号、93号、97号、98号汽油等。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等三大类。汽油的主要用途为内燃机的燃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快艇、动力航空器(如直升机)等。溶剂汽油则用于橡胶、油漆、油脂、香料等工业。[8]汽油为麻醉性毒物,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9] 19世纪中叶,当时大量使用的是点灯用的煤油。到了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使用汽油的内燃机,1886年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运行成功,由此,汽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采用蒸馏法,仅能从原油中提炼出20%的汽油。1911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解决了汽油收率低的问题,采用W.伯顿和R.哈姆福瑞斯发明的热裂化工艺,将重质的瓦斯油加热裂化为轻质的汽油等馏分,从而整体提高了汽油收率,热裂化工艺在1913年获得了美国专利授权。随后的催化裂化工艺比热裂化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汽油收率,而且辛烷值更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