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共产党
法国共产党(法语: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简称“法共”(PCF),1920年12月成立。
二战后初期政治实力达到顶峰,最多时拥有党员80多万,曾是法第一大党。在北约成立之后,法共迅速衰落。现在的法共为法国第六大党,党员约7-8万,多为工人、雇员、教员、手工业者等。现任全国书记法比安·鲁塞尔(Fabien Roussel)。
编辑摘要历史/法国共产党 编辑
建党初期
1920年12月,“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在图尔召开代表大会,左右两派围 绕是否加入共产国际展开激烈讨论。结果,以加香为代表的多数派退党,另立“共产国际法国支部”。1921年,“共产国际法国支部”更名为“法国共产党”。建党后,由于奉行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政策,法共实力迅速下降。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法共调整了斗争策略,呼吁各阶级团结起来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35年7月,法共同社会党、激进党等69个政党组织建立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1936年大选,法国共产党获得了150万张选票。但是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法国政府对法共大肆攻击,并且不许法国共产党人进入政府。法共的活动转入低调。
二战时期
1941年德国对苏联开战后,法国共产党强烈呼吁抗击纳粹。法共的主张得到响应,法国共产党的人数激增到50万。
法共领导法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运动,组织二三十万人的游击队在敌占区开展地下斗争,有7.5万党员在斗争中牺牲。1944年9月起连续参加五届联合政府。
冷战时期
1946年大选后法共成为法国第一大党。1947年5月被排除出政府。1968年12月,法共明确提出通过议会道路实行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1972年起乔治·马歇任总书记。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共提出放弃无产阶级专政。1979年,法共二十三大在党章中删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眼,代之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提法。1981年6月~1984年7月,法共参加社会党莫鲁瓦政府,菲泰尔芒等4人入阁。1985年法共召开二十五大,赞扬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重申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没有模式、中心和向导党。1987年党员约33万人,工人居多。法共的力量和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下降,其得票率从1978年立法选举的20.6%跌到1988年总统选举的6.8%。
苏东剧变后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高,1990年12月法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认为资本主义正在东欧复辟,强调法共不会变成社会民主党,坚持共产党名称和社会主义目标不变。批评欧洲防务建设会使法国失去进行防御的手段。苏东剧变后,法共受到严重冲击,但仍坚持共产党名称和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并继续进行党的革新。1993年立法选举,法共获9.18%的选票,初步遏制住党的下降趋势。1994年,法共二十八大宣布放弃民主集中制,代之以“民主”的运转原则,并由罗贝尔·于接替马歇,担任法共全国书记(相当于总书记)。1995年4月,罗贝尔·于参加总统选举,获8.46%的选票。同年11月,罗贝尔·于发表其第一部理论性著作《共产主义的变革》。1996年底,二十九大放弃“法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代之以“新共产主义”,主张实行共产主义变革。1997年6月,法共参加了以利昂内尔·若斯潘为总理的社会党政府。
2007年12月8—9日,法国共产党召开了非常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为将于2008年12月举行的法国共产党第三十四次代表大会作统一思想的准备工作。为此,大会就党面临的新的政治形势、党的理论和组织创新问题展开了不设禁区的讨论,坦诚交换意见。通过充分的反思、分析、辩论,大会作出了以下六点决定:第一,继续坚持多样性和开放性方式,深刻理解现代法国和欧洲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政治环境,修改党的章程,筹备2008年党的第三十四次代表大会。第二,反思左翼的社会改革发展计划的不足之处,重点要对以下问题作出解释:全球化改变了什么?怎样建立工薪者联盟?对现实的民主政治危机应采取什么行动?生态革命对社会发展方式的挑战在哪里?变革的进程和方式应该是怎样的?第三,在全国即将进行的省市(镇)选举之时,法国共产党在四个方面开展群众斗争:(1)开展以财富公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合作;(2)反对“欧洲新宪法”,建立民主、和平和自由的欧洲;(3)建立对工薪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4)持久地开展对右翼的政治斗争。第四,对2008年党的第三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宣传要有创新,使共产主义规划、政治斗争和观念有新的表现方式。第五,2008年党要提高自主性,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要采取新的形式;在发展战略上既不作任何假设,也不超前定位;拓宽左翼阵线以求活跃政治,争取大多数工会的支持,使人类解放力量不断壮大。第六,为应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树立新的国际主义观念,改造欧洲联盟,创造条件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共同行动。
历任领导人/法国共产党 编辑
总书记
路德维克-奥斯卡·弗罗萨德(Ludovic-Oscar Frossard)1921年1月4日—1923年1月1日
路易斯·塞利尔(Louis Sellier)1924年1月23日—1924年7月1日
皮埃尔·塞马尔(Pierre Semard)1924年7月8日—1929年4月8日
莫理斯·多列士(Maurice Thorez)1930年7月18日—1964年5月17日
瓦尔德克·罗歇(Waldeck Rochet)1964年5月17日—1972年12月17日
乔治·马歇(Georges Marchais)1972年12月17日—1994年1月29日
全国书记
罗贝尔·于(Robert Hue)1994年1月29日—2001年10月28日
玛丽-乔治·比费(Marie-George Buffet)2001年10月28日—2010年6月20日
皮埃尔·洛朗(Pierre Laurent)2010年6月20日-今
总部大厦/法国共产党 编辑
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由巴西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设计,坐落在法比安上校广场,设计建造于1967-1972年间。关于法国共产党总部可能出售的流言几年前在巴黎四处传播,后来流言被法国共产党领导层直接否认。
相关文献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法国共产党衰退的原因 - 国外理论动态 - 2003 ( 3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冷战后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观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10 ( 6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法国共产党三十二大对若干理论问题的阐述 - 国外理论动态 - 2004 ( 2 )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