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兰王国-快懂百科
波兰王国(波兰语:Królestwo Polskie,俄语:Царство Польское),通常称为波兰会议王国或俄属波兰,是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成立的。[1]该国的领土大致包括现在波兰的卢布林省、罗兹省、马佐夫舍省和圣十字省。波兰王国本质上是俄罗斯的共主邦联。尽管波兰王国在原则上获得了相当大的正式政治主权,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但沙皇并不完全顾及限制他们权力的因素。在十一月起义和一月起义后,俄罗斯削弱了波兰议会王国的自治权,首先将该国变为俄罗斯的总督区,然后将其划分为俄罗斯帝国的几个省。因此,波兰的所谓主权也就不复存在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俄属波兰,波兰王国被德意志帝国用波兰摄政王国(傀儡政权)取代。这段历史反映了波兰王国的政治和领土变迁。[2] 历史沿革
概述
波兰王国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在华沙公国的基础上成立的,那时欧洲诸国要重新划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政治版图。王国的成立让波兰土地受到俄奥普三国分而治之。会议对波兰王国的成立至关重要,以至于在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中便有“会议”两字。王国在1831年时失去其主权国家的地位,而其行政区划也被重新划分。十分明显的是,王国的名字依然被俄罗斯官方使用,虽然在波兰受俄罗斯统治时期末,该国的地位被“维斯瓦河地区”(俄语:Привислинский Край)取代。在十一月起义失败后,为了加速该地区的俄国化,让其更为紧密地融入俄罗斯帝国,该国的独立政府机构和行政协议被废除。但是,即使是在这次形式上的吞并后,该地区还是保留了部分独立性,该地区也继续被称为波兰会议王国,直到一战时,同盟国向东推进,结束俄国对该地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