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简称“洛”,古称“神都”“洛邑”“洛京”“成周”,别称为雒阳、斟鄩、洛州、东洛、司隶、三川等[2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全市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都,[2][22][23][24]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下辖7区、7县,市政府驻于洛阳市洛龙区 开元大道228号,常住人口707.9万人。[3][5][6][25][26]
洛阳市地处华北地台区的西南隅,秦岭东延部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27][28][29]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1500多年建都史。[30]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此后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为市,同洛阳县并置。1954年,洛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31]2024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官宣洛阳市被确定为大城市。[32][33]2025年5月28日,第一财经旗下的城市数据研究智库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洛阳以24.67的魅力指数位居全国第48位、河南省第2位,全国排名较去年提升8个位次,并在城市分级中由去年的“三线城市”晋级到“二线城市”行列。[34] 洛阳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2][30]洛阳拥有陇海、焦柳、郑西高铁三大铁路干线,洛吉快速、洛新快速等全线贯通,配备洛阳地铁、洛阳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2][30]洛阳主要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五大产业为主导产业,花卉产业、耐火材料等为特色产业,[35][36][37]2024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38] 洛阳市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洛阳市拥有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二里头遗址等5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沿洛河东西绵延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一字排开,形成“五都荟洛”的奇观。[40]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41]周公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庙。[42]上清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43]洛阳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洛阳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44]此外市境内还有河洛大鼓、唐三彩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45]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6处,其中有老君山·鸡冠洞景区、龙潭大峡谷景区、白云山旅游度假区等5处AAAAA级旅游景区。[46][47]洛阳在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48]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