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睑虎

喜阴冷潮湿环境的中国特有动物
海南睑虎(拉丁学名: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英文:Hai leopard gecko),别名海南守宫、眼皮守宫,[2]是喜阴冷潮湿环境的中国特有动物,[3][1]分布于海南省陵水、三亚、东方万宁等市县,在黎母山、吊罗山、琼中湾岭等地也有出现。[5]
海南睑虎头体150mm左右,尾长稍短于头体长。头背棕褐色,躯干及尾背暗紫褐色,[3]背部皮肤点状和棕色条纹相间。[7]海南睑虎以蚂蚁、蚊子、飞蛾等动物为食,[2]昼伏夜出,[8]3月至12月为产卵期,雌体年产卵1-5窝,窝卵数为2枚。[9]
海南睑虎是科学家Barbour在1908年发现并命名。[4]1935年,海南睑虎被认为是同物异名而被注销,2000年,其又被学界重新认为是独立物种。[10]2021年2月,海南睑虎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成为中国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12]

命名和历史

海南睑虎是科学家Barbour在1908年发现并命名。[4]1935年,海南睑虎被认为是同物异名而被注销,2000年,其又被学界重新认为是独立物种。[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