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丽龟-抖音百科
太平洋丽龟(学名:Lepidochelys olivacea),别名为海龟、丽龟、榄螨龟等[8][9],是海龟科丽龟属类动物[1]。该物种体型小,是最小的海龟之一,背甲长500~640毫米,宽450~610毫米,体高165~230毫米,成年个体体重可达35~45千克[10][7][11]。头部前额鳞2对[7]。体背面橄榄绿色,腹面黄白色[11][12]。背甲近圆形[7]。肋盾6~8对,第一对与颈盾相接,甲桥处有四对下缘盾,每枚盾片后缘有1小孔[7]。尾短,雌龟外露不显,雄性露出甲外40~80毫米[7]。 太平洋丽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海域[10][7]。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7]。太平洋丽龟栖息于热带浅海(80~110米)海域、亚热带海域,偶尔也会到温带海域中,生活在海温为23~28°C的较暖水域[13][14][15]。该物种主要以海藻、鱼类、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为食[7][13]。 太平洋丽龟看似丰富且分布广泛,但在野外面临着很高的灭绝风险[10][16]。2008年,太平洋丽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易危(VU)[3]。2021年,太平洋丽龟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2023年,太平洋丽龟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物种[5]。 形态特征
太平洋丽龟体型小,是最小的海龟之一,背甲长500~640毫米,宽450~610毫米,体高165~230毫米,成年个体体重可达35~45千克[10][7][11]。它的头部呈三角形,宽达13厘米[10]。头部前额鳞2对,小,有时中间有附加小鳞。额鳞长,额顶鳞不规则,多边形;顶鳞不规则,2~5枚;眶后鳞3枚。两颚相向钩曲,上颚突出于下颚。下颚腹侧各有1枚大颏片[7]。体背面橄榄绿色,腹面黄白色[11][12]。背甲近圆形,中间宽,末端微尖,并微呈锯齿状。颈盾1枚,椎盾5~7枚,以末枚最大,末枚向两侧扩张,呈扇形。缘盾13对,最后一对之间有凹缺。体侧缘盾宽,微向上翘。肋盾6~8对,第一对与颈盾相接,甲桥处有四对下缘盾,每枚盾片后缘有1小孔[7]。四肢背面呈暗橄榄绿色,扁平如桨,覆有大鳞[7][13][8]。前肢和后肢都有一个或两个爪子[10]。前肢前缘长375~435毫米,末端尖长如剪;后肢前缘长180~335毫米,末端如铲形。尾短,雌龟外露不显,雄性露出甲外40~80毫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