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店

游击店
为自己限定一个时间,找一个出人意表荒无人烟的厂房仓库或写字楼,作为商店,贩卖自己的产品与理念。时间到,商店结束,再找下一个游击点。严格做到“打一枪换一个枪眼”,便谓之“游击店”。而游击店的粉丝,从各种途径(主要是口耳相传)跟随着游击者,一家家店扫过去,发掘每一家店的秘密与快乐。游击店,不是一家店,而是一个概念,关乎一帮本土原创设计团体,在高度商业化城市中贩卖创意的人事物的概念。这种快闪性质的游击店,就是城市的产物。高度商业化的城市,才会衍生出游击店这种反商业的形态。

概述

不在同一地久留、俗称Pop-up shop的品牌游击店,近来悄悄出现在全球各大城市的角落,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与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打一枪换个地方”专门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动摊点不同的是,这场金融危机下大打游击战术的新玩家多是些世界知名品牌,比如爱马仕(Hermès),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和香奈儿(Chanel)等等。由于这类店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潮人的追捧,不少品牌将游击店(Guerrilla Store)视为刺激消费、对抗经济危机的商业零售新武器。
游击店
而在中国大陆,也有“打一枪换一个枪眼”的游击店。早在2007年就打响游击第一枪的本地原创设计团体“DBG广州设制”,在各地售卖限量版T恤,一些原创设计产品、唱片、书籍以及艺术品等。此后iMART创意市集“创意产品的店铺空间实验”,潮流志YOHO“有货游击店”,都加入游击行动,一些展览馆和创意基地,也都有意向与一些创作人及其品牌、原创作品合作策划游击店。然而,与国外大牌游击店的销售业绩相比,国内游击店还过于小众,品牌推广胜于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