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窑位于湖南资水流域下游的丘陵地区,是宋元至明、清时期南方烧造瓷器颇具规模的一处民间窑场,烧制的产品主要分为青白瓷、青瓷、黑釉瓷、褐釉瓷和青花瓷,制瓷工艺主要受景德镇影响,著名古陶瓷学家冯先铭所著《中国陶瓷》把益阳窑划分在景德镇窑青白瓷系范畴。 简介
益阳古窑址分布在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与石笋乡交界的早禾、杨泗、牌楼、高岭和水井坳等几个村,因为主窑 场过去所在的地名叫羊舞岭,故文物学名称为“羊舞岭窑”。此窑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窑场考察范围的面积达5平方公里,显露出的古窑场面积近20000平方米,大量的窑具与残瓷堆积如山,主窑场早禾村碗盆山窑址和蜈蚣塘村窑址于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益阳羊舞岭窑至今尚无可查阅的历史记载和科学的窑址考古发掘资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省内专家多次进行过考察,南京博物院著名古陶瓷学者张浦生先生以及日本名城大学教授加腾瑛二曾经专程来益阳考察过窑址。益阳市博物馆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陆续从考古发掘与流散文物征集以及益阳藏家的捐献中获取了一些完整的实物,在丰富了馆藏益阳羊舞岭窑的标本与标准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了对益阳窑古陶瓷的历史研究与年代认定。在益阳民间收藏中不断出现的益阳窑古陶瓷精品已得到藏家的厚爱与典藏,在此借贵报一隅简介部分馆藏益阳窑文物与广大的古陶瓷爱好者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