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酱面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面食,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都颇受欢迎。[1]2013年,北京炸酱面还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2]制作炸酱面时,面条煮熟后需过凉水,再准备好当季的“菜码”,最后浇上由猪肉、黄酱、甜面酱等制作而成的“炸酱”,搅拌后即可食用。[3][4]一碗正宗的炸酱面,面条透亮、韧滑;炸酱滋润、咸香;“菜码”整齐、爽口;小料精细。北京炸酱面 在上桌时将六种不同的蔬菜和炸酱分别装碟,围绕着面条,在征得客人同意后,将蔬菜、炸酱倒入面中搅拌。食客不仅可以品尝面条的口感,还能享受特有的摆谱食趣。[5][3]
据王永斌的《杂谈老北京》记载,炸酱面是根据清朝时一道叫做“凉烂肉面”的面食演化而来。[6]民间则传说是慈禧太后从西安带回北京的美食。[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炸酱面既便捷又美味,北京餐饮业几乎家家都在售卖,成为当时北京一种普谝性的食风食俗。[7]炸酱面不仅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颇受欢迎,在陕西、上海、广东、东北等地也有不同制法。[7]1882年时,由山东华侨传入韩国,韩国炸酱面以春酱(黑豆酱)为调味料,加上洋葱、虾、肉类等,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大众饮食之一。2006年,韩国文化观光部选出100种文化现象作为韩国的国家象征,炸酱面便是其中之一。[8] 诞生背景
据王永斌的《杂谈老北京》记载,清朝时,北京东四隆福寺街的隆盛饭店有一道叫“凉烂肉面”的特色面食。这道面食是将猪肉煮烂后,加入黄瓜、木耳等蔬菜和花椒、小茴香等作料搅拌成卤汁,再淋在现做的抻丝细面上。卤汁鲜香,面条凉爽,颇受欢迎,后来逐渐便演化成炸酱面。[6]民间又传说,炸酱面是在光绪年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时,从西安带回北京的美食。[4] 口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