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

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2]又称焦虑性神经症[3]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2]
焦虑症的首次命名时间为1895年,由弗洛伊德神经衰弱中分离出来。[6]病因有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4]截至2023年,该病的发病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乳酸盐、苯二氮䓬受体等有关。[2]该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有效管理,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抑郁症、睡眠障碍、身体健康问题、社会功能障碍、药物滥用或依赖。[5]该病的患病率为1.48‰,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1;广泛性焦虑症的患病率男性为2.184%,女性为4.3%;惊恐障碍的患病率男性为1.3%,女性为3.2%。广泛性焦虑症大多起病于20~40岁,而惊恐障碍多发生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2]
焦虑症的辅助检查有量表筛查、生物学评估等,[1]需要与某些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药源性焦虑、精神疾病所致焦虑等进行鉴别。[7]该病的治疗分为健康教育、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可使用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等;[2]良好的自我心态、增加自信、自我疏导等可有较好的预防作用[1]该病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有关,如处理得当,大多数个案能在半年内好转。[2]

名称变化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3]曾被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激惹心脏、神经循环衰弱、血管运动性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