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

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1
4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姬姓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燕本作匽,又称北燕。其始祖为召公奭。其疆域主要包括近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都城[](今北京市)。[1]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姬爽于燕地,是为燕召公。[4]他自己留辅王室,命其子就封,成为第一代燕侯。[2][1]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燕,齐桓公出兵相救,并恢复了燕的疆界及其与中原周王室的联系。[1]公元前316 年,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子之。之子即位后三年,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聚众作乱,围攻子之,子之反攻,市被及太子平都战死了。[5][1]不久后,齐宣王出兵讨伐燕国,齐军杀死燕王哙和之子。后来秦、魏、韩出兵救燕,击败齐军。公元前311年,赵武灵王“召(燕)公子职于韩,立为燕王,使乐池送之”,是为著名的燕昭王。[6]燕昭王即位后,招纳天下贤士,并使苏秦入齐反间,破坏齐国实力。[7][1]公元前284年,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赵、魏、韩五国伐齐,攻入齐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7][2]公元前279年,惠王继位后,齐将田单反击,收复了齐国失去的70余个城池。[8]在燕国昭王喜执政期间,燕国多次与赵、秦两国发生战争,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公元前222年,秦国攻占燕国都城蓟并俘虏了昭王喜,燕国最终灭亡。[1][8][2]
燕国的主要实行郡都制度,[9]和反间攻齐的外交策略。[7]农业主要以种植黍、稷、菽(豆)、麦和稻等为主,畜牧业也比较发达,以养马而闻名诸国,另外也养殖桑蚕和种植果树。燕国青铜器、玉器、铸铁和陶器制作也比较发达。燕国文化中既有姬姓周人的文化,又有子姓殷人的文化,以及其他古族和古国的文化,其中商文化与周文化占主导地位。在先秦时期,这些文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燕国文化。[10][11][12]此外燕国还有荆轲秦舞阳等名人。[13]

国号

燕国,是周王朝北方地区的封国,姬姓。武王伐纣后,封召公奭在燕都,是殷人活动地域之一,位于今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董家林的那座商末周初古城。西周初年,燕都被称作燕邑,商人称其为“燕[]”。因为当时燕国首都被齐国攻克,所以可以用首都代指国家,故燕国有“燕亳”之称。此外,燕国还作匽国、[yǎn]国,又称北燕,到秦汉之际改称“燕国”(他称)。[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