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Ear Care Day)[1]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设定的每年3月3日举行的公益节日。[1][3]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中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而后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00年3月3日,中国“爱耳日”活动正式启动。2013年,WHO将中国的“全国爱耳日”确定为“世界听力日 ”,以提高人们对如何预防耳聋和听力损失的认识,促进世界各地的耳和听力保健。2022年,爱耳日主题为“人人获得听力保健 筛查·康复·沟通”(Hearing Care for ALL! Screen, Rehabilitate, Communicate.)。[1][2]2024年,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第二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旨在加强听力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听力健康意识,推进《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4] 每年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都联合开展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5]
节日背景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6]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