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金朝-蒙元历史人物
耶律楚材(1190.7.24—1244.6.20),字晋卿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汉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1]
耶律楚材出身契丹贵族家庭,先祖是辽朝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八世祖是耶律阿保机长子文献皇帝耶律倍,其父耶律履官至金朝尚书右丞。耶律楚材本人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的熏陶,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因恩荫制度授官,未赴任。后参与科举,授为开州同知正式入仕。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被任命为辅臣,此后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辅佐窝阔台期间,耶律楚材创建十路课税所、设立文化机构、施行儒学开科。乃马真皇后称制后三年(1244年)五月十四日(6月20日),耶律楚材逝世。死后遗愿运回燕京故里,与其先去世的夫人合葬。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2]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三十年间多有建树。耶律楚材在蒙元帝国推行汉化,制定法律、礼制,完善元朝科举制度,在历法、术数、诗歌等方面页颇有成就。[3]明代官员倪谦认为没有耶律楚材,元朝何以立国,其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思想,堪称一代名相。[4]

人物生平

出身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