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外戚权臣、改革家,新朝开国皇帝
王莽(约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出身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另有说法称其祖籍为山东济南东平陵(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兄王曼次子,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公元23年10月6日)开国皇帝。[2][3][4] 王莽因父王曼早死不得封候,故他早年生活不如诸父兄弟。王莽少年时孤弱,品性良善,折节恭俭,勤奋博学,谨事老母及寡嫂,护养兄子,以德行著称,曾得大伯父大将军王凤推荐任黄门郎,进入仕途。[5]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在38岁之际得以任大司马一职。后因汉哀帝外家傅太后、丁太后当权,王莽隐居封地。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汉哀帝重新召王莽回京。[2][6]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王莽扶立汉平帝,进一步培植势力、笼络人心、收揽权力。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死。王莽拥立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皇太子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2][3][6][7]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进行托古改制,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绿林、赤眉等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在位15年,死时69岁,新朝灭亡。[3][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