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蒙台梭利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毕业于罗马大学[1]意大利女医生、教育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蒙台梭利早年就读于罗马的一所全是男孩的技术学校,立志成为工程师,后转学医学,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至今在全球许多公立和私立学校中使用。蒙台梭利设立了多所儿童之家,1949、1950、1951年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父亲亚历山德鲁·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根据他的连结了神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中,蒙台梭利发展出她的宇宙教育。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数学学科,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