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鹀

鹀科脊索动物门动物
[](学名:Emberiza rustica):体长13-15厘米;翼展23-24厘米;体重23克。雄鸟头部及羽冠黑色,具白色的眉纹,耳羽上有一白色小斑点。体背栗红色具黑色纵纹,翼及尾灰褐。颊、喉至下体白色,具栗色的胸环,两胁栗色。雌鸟与雄鸟相似,羽色较浅,以黄褐色取代雄鸟黑色部分。虹膜暗褐色;上嘴和嘴尖角褐,下嘴肉色;脚肉黄色。
栖息于平原的杂木林、灌丛和沼泽草甸中,也见于低山的山及开阔田野,迁徙时成群并与其它鹀类混群,但冬季常单独活动,不甚畏人。以草籽、谷物为主要食物。春季鸣声动听,常在灌木上鸣叫不停。分布于欧洲大部分,从挪威芬兰美国,向东经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南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

形态特征

田鹀雄性成鸟(春羽):头顶和面部均为黑色,有些羽端沾栗黄色;眉纹白色,有的个体眉纹沾土黄色;枕部多为白色,形成一块白斑;纹棕白色伸至颈侧;背以至尾上覆羽概栗红色,背羽中央有黑褐色纵纹,羽缘土黄色,余羽具黄色狭缘;中央尾羽的中央黑褐色,向两侧渐浅,并渐显栗色,羽缘土白色;最外侧一对尾羽由内[xiá]先端的中央起有一白色带伸至外翈的近基部;外侧第二对尾羽的白带和第一对同,但不向外翈延伸;其余尾羽均黑褐色微具黄褐色羽缘;小覆羽栗褐,羽缘土黄;中和大覆羽黑褐,羽缘栗红至栗黄,羽端白色形成两道白斑;小翼羽,初级覆羽和飞羽均角褐色,羽缘栗黄色;颏、喉、颈侧及腹部近白色,颏和喉侧有一块褐色点斑;胸和胁的羽端栗红,因而形成栗红色胸带及体侧的栗色斑;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田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