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磁效应(Magnetic effect of the current)[1],指电流在其空间产生磁场的现象。[2]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磁学和电学的研究一直彼此独立进行着,在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多年研究后,磁与电才结合起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通电导线附近的磁针会偏转,首次观察到电流磁效应。[13]受此启发,毕奥(Biot)和萨伐尔(Felix Savart)分别建立了描述电流磁效应的定律。[9][10]随后,安培(Ampere)提出著名的“磁性起源假说”,并于1827年得到电流元之间相互作用力公式,即安培定律。[9][10]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4]1865年,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建立了电磁场理论。[15] 电流磁效应不仅在理论层面具有重大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许多实际应用。许多电气设备中如发电机、电磁铁、接触器等的工作原理都是基于电流磁效应。除此之外,电流磁效应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军事等诸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它被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炉、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电磁武器等。[16][17][5][18] 简史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