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疲劳

连续长时间行车后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疲劳驾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氧气因素、路况因素、能量因素和时段因素。[1]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缺乏内源氧出现疲劳。[3]
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应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开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七款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出行时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并在开车过程中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4]
驾驶人在疲劳状态下,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等现象,注意力、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都会随之下降,容易导致操作不及时、不准确。在疲劳程度严重时,驾驶人甚至可能短暂睡着,极易导致交通事故。[1]

影响因素

氧气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