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侧耳

侧耳科侧耳属真菌
白灵侧耳(学名Pleurotus nebrodensis (Inzenga) Quél. ),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因其色白,形似灵芝又名白灵芝菇、鲍菇克什米尔神菇、白灵菇、白阿魏蘑等。野生白灵侧耳分布于法国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捷克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沙漠戈壁中的阿魏滩上。属于腐生或弱寄生型真菌,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兼性寄生在药用植物“阿魏”(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的腐烂根茎上。[1][2][3][4][5]
白灵侧耳菌盖洁白,菌盖表面有时带有浅褐色条纹,菌盖缘内卷后渐平展,形状主要有掌状和马蹄状两种。菌肉白色;菌柄长3-10厘米,直径1-3厘米;菌褶长短不一,近延生,长在菌盖的一侧,常偏心生,实心。孢子光滑透明,无色,椭圆形,有内含物。[6]
白灵侧耳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适合烹调成各种菜肴,营养丰富,口感好。同时,白灵侧耳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消积化[]、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7][8][9]
由于白灵侧耳被大量采挖,再加上其寄主阿魏的野生资源枯竭,白灵侧耳的种群数量遭到威胁。于200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CR)。于2018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Macrofungi),保护级别为数据不足(DD)[10][11][12]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