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牌

手持格挡的防御性兵械
盾牌又称干、牌、盾牌、彭牌、旁牌等,是古代士兵用以抵御敌人射来的矢石的防护装具。外观呈梯形、椭圆形、六边形、圆形,尺寸不等。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使用时抓握。[1][2]
商周时期,盾牌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军队,当时的盾牌相当简陋,是用自然生成的藤条、木条和坚韧的兽皮等,经过简单编缀而成。秦汉时期出现了铁盾,魏晋南北朝时期盾牌发展进入低谷期。明朝时期出现了同火器配合使用的盾牌,至清朝末年,盾牌逐渐被弃用。[1][3]

简单介绍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