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安的“采矿门”事件,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2010年9月开始,多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称其旗下一家子公司拥有高达一亿吨的石墨矿产储量,引起该公司股价飞涨,2010年10月末至11月末股价上涨60%,2011年1月18日至2月22日,又出现超过78%的累计涨幅。但在股价涨了一段时间后,中国宝安却在2011年3月1日、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并没有石墨矿,从而引起股价应声下跌。为此,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向曾经发表推介报告的4家券商发出律师函,要求他们出具这些报告的依据。证监会也就此展开调查。 误入雷区
2010年7月,中国宝安的股价仅仅是7元左右,半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宝安的股价最高上涨到了将近26元。巨大的涨幅除了市场的因素以外,各家机构的研究报告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那时参与研究的多数机构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雷场。 资料显示,在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的时间里,关于中国宝安的研究报告数量庞大,而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宝安拥有石墨矿信息的报告至少有6份之多,涉及平安证券等多家券商研究机构,这其中不乏资深券商的知名研究员。 在记者掌握的资料中,湘财证券的相关报告撰写于2010年的9月6日并同期发布,在已知信息中属于最早提及石墨矿一事的券商。紧随其后不出半个月,平安证券也进行了跟进。至2011年2月21日信达证券最后一个发布包含相关信息的研究报告后,此事件已经运行了将近6个月,直至3月1日的公开信息公之于众,众券商才猛然发觉“踩雷了”。